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主治 > 辅导精华 > 中医针灸主治-针灸学-行针手法(2)
中医针灸主治-针灸学-行针手法(2)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刘依楠 2024-12-04 09:39:24

  该内容是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北京张博士医考中心搜集整理,请参考。

  辅助手法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传导为目的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循法 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本法张博士医考网http://www.guojiayikao.com可推动气血,激发经气,有催气、行气作用。

  2.弹法 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弹动针尾或针柄,使针体震摇,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3.刮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频频刮动针柄。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4.摇法 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 针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宜在肌肉丰厚处施术。

  6.震颤法 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如刮法、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