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
(一)病理与分类结肠息肉指任何结肠黏膜上的隆起性病变。形态上可分为有蒂与广基两种。数目上可分为单发与多发两种。
(二)临床特点管状腺瘤又称为腺瘤性息肉,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可以有蒂或无蒂,大小不一,腺瘤越大,恶变率越大。当腺瘤>2cm时,癌变可能即显著增高,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在检查(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时无意发现。可有便血,鲜红色或暗红色与粪便不混,布于粪便表面。较大腺瘤偶可引起肠套叠,还可产生腹痛、便秘、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大多为广基型。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呈绒毛状或颗粒状隆起,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率40%左右)。主要表现为便频、便血、排便不尽感和黏液便。炎性息肉则多由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一般不会癌变,往往炎症消退后息肉可自行消逝。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整个大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它具有3大特点:①多发性,腺瘤>100个;②多形性,既有管状腺瘤,也有绒毛状腺瘤或混合腺瘤;③癌变率接近100%,其主要症状有出血、腹泻、黏液便,甚至发生肠梗阻、穿孔或恶病质。可以有肠道外表现,如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
(二)临床特点管状腺瘤又称为腺瘤性息肉,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呈分叶状,可以有蒂或无蒂,大小不一,腺瘤越大,恶变率越大。当腺瘤>2cm时,癌变可能即显著增高,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在检查(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时无意发现。可有便血,鲜红色或暗红色与粪便不混,布于粪便表面。较大腺瘤偶可引起肠套叠,还可产生腹痛、便秘、腹泻等排便习惯改变。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大多为广基型。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呈绒毛状或颗粒状隆起,是一种癌前病变(癌变率40%左右)。主要表现为便频、便血、排便不尽感和黏液便。炎性息肉则多由非特异性炎症所引起,一般不会癌变,往往炎症消退后息肉可自行消逝。张博士医考 www.guojiayikao.com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表现为整个大肠布满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它具有3大特点:①多发性,腺瘤>100个;②多形性,既有管状腺瘤,也有绒毛状腺瘤或混合腺瘤;③癌变率接近100%,其主要症状有出血、腹泻、黏液便,甚至发生肠梗阻、穿孔或恶病质。可以有肠道外表现,如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
若想知道更多知识讲解,详见2017年张博士医考外科主治红宝书普通外科学下卷
「张博士医考www.guojiayikao.com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小肠憨窒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下一篇:小肠肿瘤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
配套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