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心脏功能异常,以致在适量静脉回流情况下出现异常水、钠潴留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心排血量减少和体、肺循环淤血。心力衰竭在临床症状出现前,常先有静息时射血分数降低,此时称为无症状心力衰竭。
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含义更广,它包括有临床表现的心力衰竭和仅有心排血量减少但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代偿期。
(一)病因
1.基本病因
(1)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如糖尿病性心肌病、维生素B1缺乏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2)心脏负荷异常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如由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高,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保证射血量,持久的负荷过重,心肌必然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终至失代偿,心排血量下降。
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血液返流,如主动脉瓣关团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②左、右心或动静脉分流性先天性心血管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2.诱因 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常见的诱因有:
(1)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2)心律失常 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诱发心力衰竭。其中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
(3)血容量增加 如摄入过多特盐,静脉输液过多、过快等。
(4)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如妊娠后期及分娩过程、暴怒等。
(5)药物治行不当 如洋地着类药物用量不足或过量,不恰当地使用心肌抑制药物如β受体用滞剂,钙拮抗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
- 免费试听
- 网络课
- 直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