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执业医师 > 中医执业医师 > 针灸学 > 毫针行针手法
毫针行针手法
来源:张博士医考官网 作者:王超 2018-05-09 16:46:42

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运针”。行针手法包括基本手法和辅助手法两类。

一、基本手法

行针的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动作,主要有提插法、捻转法两种。两种基本手法既可单独应用,又可配合应用。

1.提插法即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针由浅层向下刺深层的操作谓之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的谓之提,如此反复地上下呈纵向运动的行针手法,即为提插法。提插幅度的大小、层次的变化、频率的快慢和操作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部位和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

操作时,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一般认为行针时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刺激量就大;反之,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刺激量就小。

2.捻转法即将针刺腧穴一定深度后,施向前向后捻转动作,使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等,需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腧穴的部位、针刺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

操作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36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频率快慢要一致;用力要均匀,勿时轻时重。一般认为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其刺激量就大;反之,刺激量就小。

二、辅助手法(新大纲新加内容)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传导为目的的操作手法。临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以下几种。

1.循法循法是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本法可推动气血,激发经气,有催气、行气作用。

2.弹法针刺后在留针过程中,以手指弹动针尾或针柄,使针体震摇,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本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

3.刮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频频刮动针柄。本法在针刺不得气时用之可激发经气,如已得气者可以加强针刺感应的传导和扩散。

4.摇法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其法有二: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以加强得气的感应;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使经气向一定方向传导。

5.飞法针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细细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本法的作用在于催气、行气,并使针刺感应增强。宜在肌肉丰厚处施术。

6.震颤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本法可促使针下得气,增强针刺感应。

毫针行针手法以提插、捻转为基本操作方法,并根据临证情况,选用相应的辅助手法。如刮法、弹法,可应用于一些不宜施行大角度捻转的腧穴;飞法可应用于某些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摇法、震颤法可用于较为浅表部位的腧穴。

学习指南
配套图书
红宝书/张博士医考红宝书系列2023新版

860.00

 购买
年品质如约
300
300+老师团队
333
333家分校服务
365
365天竭诚服务
24小时在线服务 张博士医考客服
联系客服
京ICP备19006576号-1   咨询邮箱:zhiyeyishi@aliyu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671   投诉电话:18701537533   传真:010-63588455
Copyright © 2007-2029 www.guojiayik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协合张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营业执照
找组织
扫码找组织

关注公众号

在线客服